大陸漂移假說最初由奧特利烏斯(Abraham Ortelius)在1596年提出,後來德國科學家阿爾弗雷德·魏格納在1912年加以闡述,中文中「大陸漂移說」、「大陸漂移假說」均指同一概念。這個大膽的學說一直被學界忽視,直至1960年代海洋擴張說出現,令大陸飄移說得以發展,後來更闡述為板塊構造理論。
主要內容為遠古時代的地球只有一塊「泛古陸」或稱盤古大陸的龐大陸地,被稱為「泛大洋」的水域包圍,大約於2億年以前「泛大陸」開始破裂,到距今約二、三百萬年以前,漂移的大陸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。
這裡有兩個重要的人物(一為奧特利烏斯、二為魏格納),但兩人都得不到重視,主要由於他們的假說是建立於潮水的能量,此能量不足推動板塊的運動
大陸漂移假說(建立於潮水的能量) ------>海洋擴張說---------->板塊構造學說(地幔能量...熱點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